刑事谅解书是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出具的法律性质书面文件。其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谅解书一般于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具有酌定从轻的效力。在签署谅解书后,被告人仍有可能被判有罪。如果犯罪情节轻微,被告人可以免于刑事处罚。刑事谅解书本身并无固定格式,有的可以参照本谅解书格式进行办理。
在签署谅解书之后,被告人仍有可能被判有罪。谅解书是主审法官根据被告人悔过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等酌情从轻或减轻刑罚的依据,而非法律规定的从轻或减轻刑罚。如果犯罪情节轻微的,则被告人可以免于刑事处罚。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得到被害人及家属的谅解的,可以从宽处罚,如果情节轻,可以争取缓刑。
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从轻的效力。
刑事谅解书本身并无固定格式,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的,一般由承办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具体办理,但如果情节轻微不需要聘请律师的,可以参照本谅解书格式。谅解书前提造成受害人伤害,应当写明赔偿已达成协议,并且实际赔偿结束,如果没有致受害人伤害则无需要表述,但谅解书的重点要表达清楚受害者已经谅解,同时受害人请求免予追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
刑事和解的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刑事和解的法律依据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后有悔改表现,并积极退赃、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其次,根据该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或者假释的,可以酌情从重处罚。再次,根据该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最后,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综上所述,刑事和解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刑法中的相关条款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刑事谅解书是刑事案件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在签署谅解书后,被告人仍有可能被判有罪,但谅解书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刑罚。谅解书一般由承办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具体办理,但如果情节轻微不需要聘请律师的,可以参照本谅解书格式。刑事和解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刑法中的相关条款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本文链接:http://www.51lvshi.cn/fl-6-835.html 签署谅解书后,当事人是否不再面临法律诉讼?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网站,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请大家时刻谨防诈骗!
上一篇: 妇女解救罪判刑历程较长
下一篇: 依法论处:团伙盗窃罪刑罚标准及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