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诉合同无效时,原告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以支持其主张。这些证据应当能够证明合同存在《民法典》所规定的无效情形之一。具体而言,原告可能需要提供以下证据:
1.合同文本:作为直接证据,合同文本是判断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双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的重要依据。
2.当事人行为能力证明:若合同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则需提供相关证据,如医学鉴定报告、监护人证明等,以证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虚假意思表示的证据:若合同双方存在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合同的情形,原告应提供能够证明双方真实意思与合同记载不符的证据,如录音、录像、聊天记录等。
4.违法性证据:若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原告需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合同内容违反的具体证据。
5.恶意串通证据:若合同系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所签订,原告应提供能够证明双方串通行为及损害结果的证据,如第三人的证言、相关交易记录等。
提醒,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效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其签订的合同通常被视为无效。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真实目的所签订的合同,因其缺乏真实意思表示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及公序良俗的合同:此类合同因违反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而被法律认定为无效。
4.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该合同无效。
合同一旦被认定为无效,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合同无效后,基于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若无法返还或返还已无实际意义,则应进行折价补偿。
2.折价补偿:对于不能返还或返还已无实际意义的财产,当事人应按照所得财产的价值进行折价补偿。
3.赔偿损失:若因一方过错导致合同无效并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过错方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若双方均有过错,则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分担损失。赔偿损失的标准以实际损失为限。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了合同无效后的处理原则,即:
1.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予返还;
2.不能返还或无需返还的,应折价补偿;
3.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损失;
4.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本文链接:http://www.51lvshi.cn/fl-1-1082.html起诉合同无效需要什么证据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网站,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请大家时刻谨防诈骗!
上一篇:合同纠纷起诉需要哪些材料
下一篇:如何起诉合同无效的情形